脑科学周报----2019年3月第4周 (2篇Cell、2篇Nature)
本周brainnews主文回顾
4. 脑部淋巴系统“发现者”的新成果:加深对睡眠、衰老和阿茨海默症之间联系的理解
5. Nature genetics近10万人数据:“苏大强所患病”风险基因位点的新发现
6. PNAS| 首次发现人类海马体在短时间尺度上对时间信息敏感
选出您最喜欢的文章吧!
1,专家盛赞Cell | 神仙眷侣破解海马神经再生的“前世今生”
来源:BioArt
2019年3月28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宋洪军教授及夫人明国莉教授以共同通讯在 Cell 杂志上发表题为A Common Embryonic Origin of Stem Cells Drives Developmental and Adult Neurogenesis的文章,解密成年海马DG区神经祖细胞的起源之谜,这对中枢神经系统海马神经再生的研究有着重大科学价值。
阅读链接:
专家盛赞Cell | 神仙眷侣破解海马神经再生的“前世今生”
2,Cell | 美国科学院院士骆利群再取新突破,揭示皮质和小脑是作为一个联合动力系统
来源:iNature
2019年3月28日,斯坦福大学骆立群,Schnitzer及Wagner共同通讯在Cell 在线发表题为“Shared Cortex-Cerebellum Dynamics in the Execution and Learning of a Motor Task”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使用双位点双光子Ca2 +成像在前肢运动任务期间,发现L5和GrC动力学高度相似。 L5细胞和GrCs共享一组任务编码活动模式,具有相似的响应多样性,并且表现出与L5细胞之间的局部相关性的高相关性。
阅读链接:
Cell | 美国科学院院士骆立群再取新突破,揭示皮质和小脑是作为一个联合动力系统
3,《自然》同日两篇“重口味”研究:科学家找到了控制吃盐和喝水的神经机理
来源:学术经纬
当肠道感受到盐水后,大脑中控制“渴感”的神经元会被激活
今天,顶尖学术期刊《自然》最新的一批文章如约上线。其中,有两项研究相映成趣:一篇文章揭示了人类为啥嗜好“咸味”的食物,另一篇论文则探索了“口渴”的神经学机理。
来自加州理工学院陈天桥雒芊芊脑科学研究学院的Yuki Oka教授团队使用光遗传学的方法,用光来激活不同的小鼠神经元,并观察小鼠行为上的变化。他们发现,在对小鼠后脑的一些神经元进行刺激后,这些小鼠的口味突然变重,开始重复舔舐岩盐。这表明这些神经元能促进动物摄取盐分的欲望。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Zachary Knight教授团队发现肠道不仅参与了“渴感”的调控,其中的作用还不小。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坐落于下丘脑内的神经元能够从肠道、喉咙、血液中获得大量信号,然后进行综合评估,决定动物是否处于口渴的状态。
阅读链接:
《自然》同日两篇“重口味”研究:科学家找到了控制吃盐和喝水的神经机理
4,陈小芬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揭示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新思路
来源:XMU学术经纬与专利服务
TREM2通过调控小胶质细胞功能,显著改善AD相关的病理
3月25日,厦门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暨福建省神经退行性疾病及衰老研究重点实验室陈小芬教授课题组与美国Mayo clinic卜国军教授等单位合作,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与靶向治疗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相关成果“Soluble TREM2 ameliorates pathological phenotypes by modulating microglial functions in an Alzheimer’s disease model”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该研究首次揭示sTREM2在AD中具有重要的保护功能,提出sTREM2或可用于AD治疗的新观点,同时也进一步佐证了小胶质细胞在AD治疗中的核心作用,研究为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防治开辟了新思路、提供了新靶点。
阅读链接:
陈小芬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揭示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新思路
5. 三位深度学习创始人共同获得了2019年公布的图灵奖
来源:数据实战派
2019年3月27日 ——ACM宣布,深度学习的三位创造者Yoshua Bengio, Yann LeCun, 以及Geoffrey Hinton获得了2019年的图灵奖。三位科学家发明了深度学习的基本概念,在实验中发现了惊人的结果,也在工程领域做出了重要突破,帮助深度神经网络获得实际应用。
在ACM的公告中,Hinton最重要的贡献来自他1986年发明反向传播的论文“Learning Internal Representations by Error Propagation”,1983年发明的玻尔兹曼机(Boltzmann Machines),以及2012年对卷积神经网络的改进。
Bengio的贡献主要在1990年代发明的Probabilistic models of sequences。他把神经网络和概率模型(例如隐马尔可夫模型)结合在一起,并和AT&T公司合作,用新技术识别手写的支票。现代深度学习技术中的语音识别也是这些概念的扩展。
Yann LeCun的代表贡献之一是卷积神经网络。LeCun的第二个重要贡献是改进了反向传播算法。LeCun第三个贡献是拓展了神经网络的应用范围。
详情链接:
6,专家质疑Nat Med | 90岁高龄,大脑中还存在神经再生?神经再生又上演“神仙打架”
来源:BioArt
海马DG区出现神经再生
2019年3月26日,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大学María Llorens-Martín教授在Nature Medicine发表标题为Adult hippocampal neurogenesis is abundant in neurologically healthy subjects and drops sharply in patien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的论文,揭示健康成年人海马中存在新生神经元,而在AD患者中新生神经元减少,再次为海马神经再生提供新的证据。
阅读链接:
专家质疑Nat Med | 90岁高龄,大脑中还存在神经再生?神经再生又上演“神仙打架”
7,神经递质精确追踪三部曲:北大李毓龙团队继续突破
来源:知识分子
李毓龙实验室开发的去甲肾上腺素特异性探针在多个体系中的应用。
3月25日,神经生物学期刊《神经元》(Neuron)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毓龙团队关于去甲肾上腺素特异性荧光探针的开发与应用的研究论文。该去甲肾上腺素荧光探针具有极高的分子选择性,可完全区分生理浓度下结构十分相似的去甲肾上腺素与多巴胺。
阅读链接:
8,Nature Genetics:规模最大研究:413个精神分裂症风险基因被发现
来源:医脉通精神科
日前,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研究者通过使用新的机器学习技术,基于超过10万名个体的信息研发了预测模型,并发现了413个与精神分裂症发病相关的基因关联,横跨13个脑区。研究指出,通过在组织层面分析基因表达情况,研究者不仅能够找到与精神分裂症发病相关的新基因,还可以确定异常表达可能发生在哪些脑区。本项同领域内规模最大的研究于2019年3月25日发表于Nature Genetics(影响因子 27.125)。
阅读链接:
规模最大研究:413个精神分裂症风险基因被发现 | 研究速递
9,Neurology:阿兹海默病的遗传风险有多高?近30万人研究结果超乎想象!
来源:医学新视点
美国神经病学学会期刊《Neurology》近日发表的一篇研究分析了近30万人的大家族数据,发现阿兹海默病的遗传风险会影响多代,除了直系亲属,了解旁系三代甚至更多家庭成员的病史也很重要。根据相关数据,研究团队统计了特定家族史并以此估算阿兹海默病的相对遗传风险。大家族的患病情况与个人风险的相关性远高于研究人员的预期。整体来看,与没有家族史的人相比,有家族史的人群中,有3%的人阿兹海默病风险翻了一倍,近1%的人风险增加3倍以上。而对亲属关系进一步分析后,相关风险的升高程度更是令人惊讶!
阅读链接:
10,Nature评论:800名科学家联名反对统计学意义,放弃P值“决定论”
来源:Nature
近日Nature杂志发表了三位统计学家的一封公开信表示:这种误解用夸大的观点扭曲了文献,而且导致了一些研究之间的冲突。这三位统计学家是:Valentin Amrhein,瑞士巴塞尔大学的动物学教授;Sander Greenland,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流行病学和统计学教授;Blake McShane,伊利诺伊州埃文斯顿西北大学的统计学方法学家和营销学教授。这篇公开信名为《科学家们起来反对统计学意义》(Scientists rise up against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正如标题所言这三位号召科学家放弃追求“统计学意义”,并且停止用统计学中常见的P值作为判断标准。
阅读链接:
Nature评论:800名科学家联名反对统计学意义,放弃P值“决定论”
前 文 阅 读